当前位置:

敢叫山乡拔穷根

  ——县政府办驻盐井乡热烈村工作组建整扶贫纪实

  在海拔1178米的普库山下的三沟两岔里,有一个土家族聚居的村落——热烈村。该村地处我县西北边陲,距县城70多公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解放60多年了,该村仍然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民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在扶贫工作组没到之前,每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

  2011年阳春三月的一天,县长卢向荣率领县政府办、县扶贫办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经过十万坪,进入十里冲,翻越八万坡,深入到热烈村进行调查研究和现场办公。当他听了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情况和驻村建整扶贫工作组的汇报后,内心十分沉重地说:“我是永顺的‘父母官’,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责任,我一定在一二年内让热烈村旧貌换新颜。”并当场要求驻村扶贫工作组要带着责任到村,带着爱心入户,带着感情帮扶的使命,奋战两年,圆满完成建整扶贫的工作任务。两年来,共投入资金68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该村156户670人的饮水难、用电难、走路难等问题。2012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2300多元,终于走出了贫困的境地,现在的热烈村真是一派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老百姓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要使一个村脱贫致富,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起决定作用的,扶贫工作组入村后,在调整充实村支两委班子的基础上,积极选派村里的三大主干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给他们“充电”,增长知识。同时,组织他们走出小天地,到韶山、洪家关、塔卧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让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垂范,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真正成为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要致富,先修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驻村扶贫工作组投入280多万元资金,把热烈村的汪家坡、陈家坡、罗家坡、刘家坡等9个自然寨的5.5公里公路修通了并进行了硬化,老百姓异口同声说:“现在我们走寨串户,雨天不沾泥,晴天不沾灰,进出方便多了。”

  人畜饮水问题,是山区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热烈村也不例外。驻村扶贫工作组投入60万元,专门请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设计,铺设管道5200米,修蓄水池2个,使该村全部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同时,扶贫工作组投入35万元,在热烈湖小溪流的上游修筑了一道2米多高的拦河坝,不仅使100多亩稻田旱涝保收,而且还解决了村民洗衣等生活问题。

  人努力,“天”帮忙。2012年,工作组积极申报,投资120万元对热烈村进行了电网改造,现在的热烈湖,家家户户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电价与城里价格一样,当地老百姓风趣地说:“如今我们这个山旮旯里也挂满了夜明珠。”

  扶贫工作组千方百计协调并打捆资金55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村部楼、村小、卫生室共三层420平方米的综合楼,使村党支部活动有阵地,同时也方便了子女就地入学及老百姓看病难等问题。

  输“血”不如造“血”。驻热烈村工作组多渠道筹资,先后投入10万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羊养殖800多只和竹鼠养殖500多只。同时,帮助购买优质辣椒苗10万株,种植面积50多亩,仅这一项,一年就增产值30万元,人均增收50多元。从而,收到了自身“造血”的良好效果,让老百姓走上了长富、久富、稳富的道路。

  为解决部分村民的住房困难,驻热烈村扶贫工作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投入25万元帮助28户村民修建了新房。

  热烈村建整扶贫工作组把扶贫当事业,当责任,围绕“夯基础、兴产业、谋发展、奔小康”的工作目标,与群众一道同甘共苦,风雨兼程,为改变该村的贫穷面貌,谱写了一曲曲新时期幸福和谐之歌。

来源:永顺情况

作者:龚吉洲 李云祥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阵地
  • 永顺文化
  • 文明实践
  • 教育培训
  • 新闻审稿
  • 永顺概览
  • 永顺政务
  • 溪州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学艺术
  • 溪州视听
  • 新闻中心
  • 书记县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