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网改造工人的一天

电网改造工人的一天
通讯员 尚之强 记者 余光龙

永顺县砂坝镇田谷垭村的一个小山寨,澧南变电站至砂坝镇的10千伏线路改造施工队就驻扎在一户农家小院里。为了解网改一线电力工人的工作、生活情况,笔者头一天就赶到砂坝镇,以便体验一回电力工人的工作和生活。

凌晨5点,天还没亮咔嚓,小院儿最右边一楼房间里便拉亮了电灯。这是负责伙食的陈大师傅要赶早为大家准备早餐。为不影响别的兄弟睡觉,他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并顺手带上了房门,打着手电筒走进厨房,开始生火、烧水、做饭......

厨房的闹钟定在6点钟,闹钟一响,老陈就跑到房间挨个地叫醒大家:起床喽,起床喽,兄弟们快起床喽,有热水洗脸啊,饭菜都做好了,今天任务重,大家赶点儿早啊......

工人们相继起床,洗脸、吃饭.....。不到6点半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随着队长陈治国开工喽!一声吆喝,大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按照各自的分工出工了。

一路上,施工负责人告诉我们,澧-1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全长12公里,沿线涉及16415米或12米水泥电杆,还要将原来25平方毫米的导线全部换成120平方毫米的导线,工程总投资107万元。施工队是20121016日进场的,由于任务重,工期紧,加上前一段雨雪天气误工,他们不得不实行工作倒计时安排,这些天大家几乎天天都在加班加点赶工。目前,工程已经完成了挖坑、布杆、立杆和金具安装等工序,今天的任务是完成两个开段约3.5公里线路的换线。为了赶在傍晚7点前恢复供电,昨天晚上大家就已经将各个环节的工作明确到了每个人。

开段杆上,陈南平稳稳扎扎地攀爬,监护人在积极与登杆人员互动,适时提醒系好安全带,站稳脚扣。好在杆子上是干的,否则这类天气是无法登杆作业的。只见陈南平打好双保险带后,开始按程序挂接地线,然后一根根地将新导线缓缓提起,慢慢与旧导线对接......

据现场把关人向小国介绍,这帮人个个都是硬汉子,一般人都要穿绒衣棉裤御寒,可他们却只能穿两件单衣裤开展作业。站在地上的人都冻得不行,他们却要在高空中顶风作业,而且一工作就是一个多小时。由于经常要强力拉线、搬线,一个个手上都布满了深深的茧口,贴满了创可贴。

我们沿线路爬坡,来到了另一端开段杆处。这是一道山岭,离公路约300多米高,这3公里多的旧导线要在这里收线,且利用旧导线把新线引过来,然后用那端的绞盘机收紧。工人们紧锣密鼓地解线、安装瓷瓶、做防滑线保护措施......

大约10点多钟,留下部分人员护线后,其余的工人们纷纷向山岭这边集结,是准备人工拉线了。

11点多钟,拉线工作开始,由于导线太长太重,工人们只好排成一条龙将导线牢牢背负在肩膀上使劲地向前拉。大家一个接着一个,前面的走到位后,马上跑到后面接力着再拉,如此往返循环着拉。偶尔碰到挂节子,大伙还得回一段线待缓冲后再拉,如果硬是不行,护线人员得马上登杆排障。不到半个小时原来冰冻的地面由于被工人们反复踩踏,成了一条泥沟,几十个回合下来,终于见到了新线,这一根线拉过来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

时间已过了中午12点半,陈师傅哼着小调给大家送来了午饭。尽管工人们饥寒交迫,可在热腾腾的饭菜前面却表现得十分谦恭礼让,都让别人先盛,这举动让我感到温暖。

仅仅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大家又上工了。将三根线拉完,且全部恢复好沿线的支路接线,已经到了下午6点多钟。工人们将收拾好的旧线和工具材料沿途装上车,已到了6点半,按计划时间给村民们恢复了送电。

作者:尚之强 余光龙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阵地
  • 永顺文化
  • 文明实践
  • 教育培训
  • 新闻审稿
  • 永顺概览
  • 永顺政务
  • 溪州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学艺术
  • 溪州视听
  • 新闻中心
  • 书记县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