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二届“感动永顺”人物事迹简介

第二届“感动永顺”人物事迹简介

 

 

 

 

 

 

万亦靖,男,82岁,中共党员,县委离休干部。离休后担任县委办老干支部书记,继续为老干部服务。20108月,他以八十高龄出任永顺县老年大学校长,毅然挑起了县委交给的“创办好老年大学”的重任。两年多过去了,万亦靖以执着的信念,坚韧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年教育工作之中,带领全校师生迅速打开了局面。在他的鼓励、推动下,师生们积极深入生活、服务社会。他以突出的工作成绩,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老校长的人格魅力,以不要一分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老年大学全体师生的普遍拥护与爱戴。201211月永顺县老年大学被评为“湖南省老年大学示范校”。

 

 

 

 

 

王璟,男,43岁,土家族,中共党员,永顺县皮肤病防治所所长。2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把青春和年华献给了那些需要关爱的麻风病特殊人群,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坚持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吃下才走,对病人倾注满怀真情。他每年下乡200多天,走村串寨诊断病例,视病人如亲人。他先后2次被县卫生局授予“十佳卫生工作者”称号,被州政府记二等功1次,被县政府记三等功2次,9次被县政府嘉奖,1次被州委、2次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被国家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国麻风畸残康复先进个人”。2002年至2011年,皮防所的麻风病防治工作连年居全州第一,两次被卫生部和中残联授予麻风康复先进集体。

 

 

 

 

 

田仁炳,男,中共党员,49岁,张花高速公路永顺段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目前已是肝癌晚期,已经站在死亡线上,但他依然牵挂着征拆一线的工作。他不是铁人,但有一种压不跨的精神,这就是他几十年来始终坚守着的信念、责任与忠诚。张花高速永顺段需征收各类土地9000余亩,需拆迁房屋224栋超10万平方米。田仁炳严格执行省、州征地拆迁政策,规范征地拆迁行为,切实维护被征拆单位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他参加高速公路征拆工作以来,发挥基层工作经验优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勤恳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征拆和环境协调工作,特别是今年来,他不顾重疾缠身,坚守工作岗位,先后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最后因患肝癌晚期病倒在征拆工作一线。

 

 

 

 

汪建林,男,49岁,中共党员,万坪镇岩洞村党支部书记,他是一位一心为民谋福利的好书记。凯迪工业园生物质电厂建设项目落户万坪镇岩洞村,需征收村里土地175亩,涉及农户175户。汪建林带领村支两委不分昼夜、挨家挨户地和农户沟通思想,并率先发动汪氏家族自筹资金7万元将自家54座祖坟搬迁别处。25天时间,征地175亩、迁坟234座。岩洞村一直以稻谷种植为主要产业,经济结构单一。汪建林带领广大村民大力发展油菜产业,成功发动全村50110余人种植油菜500亩,完成州农业局油菜种植示范点创建,全村油菜年创产值60万元。发展烤烟产业,发动20余人种植烤烟100亩,年底获利135万元。

 

 

 

揭海,男,35岁,中共党员,吊井乡毛坪村人。揭海放弃从西藏军区某部转业时安置的工作,回到了吊井乡毛坪村开始了艰辛的创业道路。三年来,揭海用自己的拳拳之心和执着追求,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无悔人生。揭海积极找到山羊养殖的技术部门,学习技术,很快建起了1000多亩的山羊养殖场,修建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高标准羊舍,饲养山羊600多只,年出栏达1000只左右,年创收近50万元。他花费4万多元修通了两公里进山公路,并组织成立了“山羊养殖协会”,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何国良,男,62岁,汉族,松柏镇坝溶村人,县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永顺县乌龙山富硒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猕猴桃品种改良、种苗培育、鲜果销售等工作。作为我县农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何国良刻苦研究培育猕猴桃新品种,将本地野生水杨桃与米良一号猕猴桃进行多次杂交,培育出一种更加适合当地气候土质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涝抗旱、抗病力强、果形美观、品质优良等特点,销售价格较米良一号每公斤提高0.61.0元,每年为我县猕猴桃种植户增收2000余万元。多年来,他销售或带动鲜果销售达1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为果农增收500多万元。

 

 

 

 

 

石明波,男,34岁,土家族,中共党员,现任城中派出所所长。刑警出身的石明波,具有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他从警11年来,3次因公负伤,先后被记三等功4次,受到嘉奖5次,2012年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系统爱民标兵”。去年,城中派出所共破获了群众关注的刑事案件129起,刑事拘留41人,逮捕51人;追捕逃犯8人;查处治安案件298起,行政拘留161人,劳教3人,强制戒毒24人,社区戒毒13人;调解纠纷226起;为群众做好事169件,找回走失儿童、智障老人21人。

 

 

 

 

 

向和玉,女,49岁,土家族,润雅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27年来,向和玉用瘦弱的身躯,为弱智的女儿和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丈夫遮风挡雨,与贫穷抗争;27年来,她用无私的母爱,给了学生圆梦的希望,向和玉老师一边勤俭地维持着这个家,一边竭尽全能的帮助贫困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她用平凡的点点滴滴,诠释了一个好母亲、一名好妻子、一位好老师的精髓,坚守着对家人、对学生的那一份伟大的爱。

 

 

 

 

彭大菊,女,59岁,灵溪镇个体户。在永顺90多所芬芳满园的民办幼儿园里,有一朵报春花,彭大菊用自己的行动,始终领跑永顺民办幼儿教育。尽管年到六旬,彭大菊仍痴迷醉心于幼教事业。她创办的至尊宝宝幼儿园,成为永顺县第一所标准幼儿园。年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单位,2007年,成为永顺县第一个州级示范性幼儿园;2011年,又成功开办永顺县第一家幼儿园分园。幼儿园现有教职工50余人,在园幼儿550余人。仅就业一项,每年为国家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西米村,全村总产值970多万元,人平产值5000多元。2012年全村烤烟种植面积1200亩,产值达300余万元,发展猕猴桃400亩,依托珍稀植物巨紫荆,为吉首市庆销售近百万元苗木花卉,已建成西米村富硒土鸡孵化场,年孵化、幼稚家禽50万羽,产值达600万元,带动200户农民养殖。并全力打造农家乐乡村游、土家民俗游、花卉苗木观赏园等旅游品牌,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万余人次。“晒龙谷”、 “打糍粑、过小年”等民俗被央视专题推介,“西米村惊现濒危植物巨紫荆”、“结对帮扶”被央视作为重点新闻予以报道,“老村新气象”、“支部书记种植花卉带动村民致富”等节目上了湖南卫视。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妇女联合会试点单位”、“省级卫生示范村”、“全州文明示范村”、“全州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阵地
  • 永顺文化
  • 文明实践
  • 教育培训
  • 新闻审稿
  • 永顺概览
  • 永顺政务
  • 溪州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学艺术
  • 溪州视听
  • 新闻中心
  • 书记县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