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纪检监察工作纪实
万 锋 程宏周
立案29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16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53人,挽回经济损失8700多万元……近年来,永顺县纪检监察机关聚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在反腐倡廉新常态中诠释忠诚担当,在作风建设新常态中持续发力,在机制改革新常态中雷厉风行,不断开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障。
聚焦主业主责,落实“两个责任”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部署。近年来,永顺县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县纪委监察局有效落实监督责任,强力推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强化责任担当。为了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意见和考核实施办法,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五个文明”考核内容。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到县委、县政府各班子成员头上,明确其应承担的“第一责任”和“领导责任”。县纪委监察局围绕监督责任落实,制定实施方案,预调整内设机构,规范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工和兼职,切实把重点放在监督检查上,把重心转移到查处腐败问题上。推行乡科级一把手公开述廉测评,组织对各乡镇和各单位(部门)落实“两个责任”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等,促进了“两个责任”的全面落实。
完善机制保障。认真落实了“两为主”“两报告”制度,推动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健全完善了乡镇纪委、县直派出(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向县纪委报告工作、定期述职、约谈汇报等制度。推进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全县30个乡镇均设立监察室,324个村均设立纪检员,逐步推行国有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和学校设立纪检监察员。调整充实了30个乡镇纪委和县直派出(驻)机构主要负责人。
落实“三转”要求,强化监督力量
突出重点监督。围绕中央、省、州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县纪委监察局主动贴近、主动跟进,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负起责任,有效确保了政令畅通。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监督,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和民生项目实行重点监督,2011年以来,完成监督300余项,督促整改问题185项。
强化监督制约。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2011年以来,开展诫勉谈话126人次、任前廉政鉴定干部、任前廉政谈话394人次。
规范权力运行。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切实增强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行电子监察,开通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审批应用,将467项行政审批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县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办结率达97.5%。推行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廉洁性评估,从源头上堵塞了制度的廉洁性漏洞。
坚持从严执纪,加大惩处力度
畅通案件渠道。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公布举报邮箱,创新推行信访举报“四办”工作法,广泛收集案件线索。加强媒体曝光和网络舆情分析,主动发现案件线索。加强与组织人事、财政税务、公检法司、审计、信访等部门的沟通,整合案件线索。
改进办案方式。实行查办案件月通报、季讲评、年诫勉谈话制度,半年没有办案的,对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警示提醒;全年没有办案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进行诫勉谈话。
增强办案力量。对县级内设机构进行预调整,增设5个检查室,充实办案力量,直接从事执纪监督一线人员达60%左右。推行联合办案,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组建专门班子合力攻坚,克服办案力量分散、水平不一的“瓶颈”。抽调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办案,以案代训,有效提高基层办案水平。
2011年以来,永顺县纪委监察局在对腐败分子亮剑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接受信访举报447件,初核338件,立案294件,党政纪处分316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53人,挽回经济损失8700多万元。
深化正风肃纪,持续改进作风
严肃党纪正党风。把严明党的各项纪律放在首位,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坚决查处违反党纪的行为,2011年来,对127个单位学习、遵守、落实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21个单位进行了问责,党纪处分13人。把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纳入党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了“党纪法规在我心中”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纪法规。
持之以恒抓作风。针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公款大吃大喝、办公用房超标、公车私用、公务接待、部门“庸懒散”等不良现象,严明政策“红线”,严定行为“底线”,违规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严厉查处,绝不手软。制定出台《永顺县国家公职人员六条严禁》,加大明察暗访和监督检查力度。紧抓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公地点、景区、商场、餐饮娱乐场所为重点区域,以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为重点查纠行为,钉钉子,拧螺丝,毫不松懈。
坚持不懈纠行风。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加大对教育收费管理、公路水上“三乱”、医疗卫生收费、惠民资金“一卡通”、农村“三资”、以及拖欠群众钱款、侵占群众财物等方面的治理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共清退违规资金116万元,督促归位资金500多万元,追责问责37名干部。对群众高度关注的交通运营、城市管理等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评议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师德师风、医德医风”专项整治,对涉及千家万户的行业进行深入纠风,教育、卫生领域的行业风气为之一新,广大群众纷纷叫好点赞。建立群众意见建议收集反馈制度、群众诉求事项办理督查机制,有效保障了群众投诉的直通和投诉处理的快速反应。
通过严肃党纪,纠正“四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廉洁氛围
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创办“永顺县党务公开网”,在全省县一级率先推出了《溪州清风》手机报,目前已发送121期,23万余条,在永顺县广播电视台开辟《党纪法规在心中》专栏,及时发布廉政信息,提醒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每个重大节假日之前、重要会议之后,通过宣传平台及时编发廉政短信,提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过节,勿踩红线。
建设宣传教育基地。创办“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永顺县烈士公园”等2个廉政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在“永顺县看守所”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开展“以案促教”活动15期2000多人受教育,警示党员干部警钟长鸣、廉洁奉公。
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建立《永顺县纪委通报》,及时通报典型违纪案件,定期举办“以案促教”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人。每年表彰一批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党员干部,开展一次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用身边人和事影响带动人。同时,还通过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织专题学习、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一把手”述廉、组织开展“党纪法规在我心中”等,持续发力筑防线,不断掀起强劲的廉洁从政之风。
如今,随着廉政文化“六进”工作更加深入,廉政教育阵地建设进一步巩固,以廉为荣、以廉为乐、以廉为美的社会氛围在溪州更加浓厚。
作者:万 锋 程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