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土地上党旗飘

 

 “当年红军带领祖辈打土豪分田地,现在党领导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养殖户杨兴业站在田埂上自编自唱,看着山羊在山坡上啃食嫩芽,笑得比田间里的油菜花还要灿烂。

近年来,在塔卧镇党委的领导和县教体局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特别是在永顺县委书记石治平多次亲自下村指导下,塔卧镇广荣村以抓基层党建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该村原有精准扶贫户272户,1026人,到2016年底,256扶贫户,970人脱贫摘帽。

练就硬身板

“现在的村干部才像个干部的样子嘛。”3月末的一个周六,广荣村村民陆续来到村部办理土地确权登记,并对周末加班的村干部大加称赞。

多数村民还记得以前村组织软弱涣散的往事。“以前村干部重亲厚友,办事不公等现象严重,村里工作就是一盘散沙。” 现任村支书李敏发说。

党员缺乏党性,党支部没有堡垒战斗作用,群众脱贫就缺少主心骨,这引起了该村党建联系人——县委书记石治平高度重视。他多次深入该村把脉问诊,摸准病因,一语中的:必须抓好党建工作,巩固基础党组织的执政地位;要搞好基础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水电路等硬件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用党建引领脱贫,产业促进发展,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该村打响了祛沉疴除顽疾战斗的第一枪。

此时,永顺县森林公安局政工室主任彭建军被组织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他严格按照石治平书记的指示,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领导下,调整了村支两委的干部,敢于啃硬骨头,在全村召开了村民和党员大会,与镇政府干部核实并清理不符合条件低保的低保人员44名,一举啃下了村民反映强烈的低保问题,村党支部得到了村民认可。

“李晓波是后来选用的年轻村干。按照石治平书记要求,目前用村干部要把视野放宽,想方设法,选用在外地的致富能人回村任职。”彭建军介绍。李晓波是名80后大学生,曾在浙江当过生产主管,熟悉电脑操作,被选进村班子任秘书,负责文秘、计生等工作,成为班子骨干。致富能人李发敏把年收入百万的两个湖北岩石场交给了儿子打理,回村当了村支书。村里还为19个村民小组配任了组长。“等今年村里换届,我就退下了,让年轻人上,村班子才有活力。”68岁的老村主任刘正绪很有感触地说。

在吸收人才的同时,该村村支两委逐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制度,严格落实了“三制一卡”、“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村部值班制度,做到天天有人上班,方便群众办事。

如今,广荣村基层组织脱胎换骨,练就了强壮的身板,赢得上级认可和村民信赖,201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 

做好“当家人”

走进广荣村,条条村道交错,路面宽而整洁,多数路已实现水泥硬化,水泥路铺就的户间道直伸进村民院子。村民李发万说:“现在到外面走一圈回来,进屋都不会粘泥巴了。”

要致富先修路,石治平书记的关怀下,广荣村与扶贫工作队,争取资金支持,兴修致富路。该村争取资金103万元,20158月修通了村部到张家坡2.3千米硬化通组公路,400多名村民收益。先后联系县扶贫办等单位,硬化了村小前的通道、上寨通组公路和户间道,架设完成了一座18长、4宽的水泥板桥,村道建设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村支书李发敏介绍:“该村通往科甲村的4.5宽硬化公路项目已获立项,将在近期动工。还将对通往十八组的老公路进行扩宽改造,路面将达到4.5宽。”

调整后的班子成员熟悉村里情况,以“当家人”的身份,倾听村民呼声,找出村里基础设施的短板,在扶贫队的支持下,申请项目立项,并排解建设过程中的纠纷问题,监督工程质量,确保村里基础实施建设保质保量完工。在“当家班子”的带领下,该村容貌发生了大变样。

除了修路,村里还争取资金,修建人饮工程,解决了4个村民小组600多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农网改造,在主村道安装了22盏路灯。目前,该村河堤整修、机耕道、绿化等基础建设正在进行中。村民对村里的变化看在眼里,挂在嘴边:“大路(指村主道)上都安装了路灯,到了晚上亮堂堂的,像城里一样。”

村里不忘村民文化精神生活建设,在扶贫队支持下,投入10万元修建了村文化广场,“村里请村幼儿园的老师帮忙,教村民学城里人跳广场舞。”李发敏说。

当好“火车头”

“造血脱贫的关键是发展产业,发展产业的关键是带头引领。”彭建军说。在发展产业脱贫攻坚中,该村突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广“支部+党员+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村党组织、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创办或联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当好致富领头人,带领村民就业创业增收。

村干部李祥增联系在外做企业的老乡李详生,投资成立了明森油茶合作社,吸收村民以流转土地入股,栽种油茶1500亩,目前,茶园已完成梯土开垦,已种植了800亩。“我负责产品绿色种植与加工,李详生在外做企业,有销售渠道,负责销售,村民可来务工或入股,也有不错收入,光这几天,我发给村民栽油茶的工资就有6万多元。”

 “我买了耕田机,成立了荣兴家庭农场,今年种植水稻200亩和花生500亩,吸纳18户贫困户加入。目前土地已完成开垦。”李晓波说,这只是起步,下一步他还将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开展电商服务。

在村里的示范和扶持下,村里的致富能人不断涌现。杨兴业利用天然草场的优势,放养山羊500多只和土鸡10000多只;刘国东贷款养猪80头,刘国平养豪猪200头和竹鼠500只;养牛户张道深养牛20头和羊100只……

广荣村是远近闻名的“石匠村”,全村有140多户在外地开设石雕场,从业人员近1200人,走出了“湘西鬼才”李宏进等石雕大师。“我村在外做活的石匠至少有一二十万的年收入。”李发敏说,借此优势,该村积极引导,成立广荣石雕协会,举办石雕技能培训,对外输出“石匠”,实现就业脱贫致富。

作者:张灵峰 刘仕基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阵地
  • 永顺文化
  • 文明实践
  • 教育培训
  • 新闻审稿
  • 永顺概览
  • 永顺政务
  • 溪州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学艺术
  • 溪州视听
  • 新闻中心
  • 书记县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