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书记不在了,我们就是您的女婿,要像国龙一样使唤。”近日,湘西州纪委监委驻永顺县灵溪镇新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和村支两委成员一起看望原党支部书记彭国龙年近九旬的岳母时说。
4月12日,彭国龙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生命永远定格在57岁。
图为彭国龙(右二)帮助村民传瓦整修房屋
因公殉职,倒在工作岗位上
4月12日上午,彭国龙到灵溪镇抚志片区开完会议,第一时间回到新华村传达了会议内容并安排好相关工作事宜后,转头又坐在电脑前上传录入村里面的党建资料,没曾想下午3:20左右,他倒在电脑前。
新华村村支委员田志培对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驻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田芳明虽然今年3月13日才到新华村,但对彭国龙的敬业精神却深有感触。
“彭书记对新华村大小事宜都尽职尽责,我们只相处29天。为了帮助工作队更好更快了解村情,他每次都主动提出一起下队走村入户,对工作从来不说累说苦。我认为他是由于积劳成疾倒在了岗位上,几天前他说过感到身体不适,但没有休息。”
图为彭国龙(右一)生前照
以村为家,村容村貌换新颜
现在新华村的档案室内,屋子里堆满着积分超市的兑换物品。这是彭国龙留宿村部的房间,因为爱人在城里带小孩,为更好开展村里的工作,他把家安在村部。
新华村有14个村民小组409户1349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000亩,稻田面积1399.4亩,生态林地面积9885.7亩,脱贫户113户431人。2021年被列入乡村振兴重点村。
“养女莫送厂河人,趴沙背水路难行,清早起来背桶水,猴子碰到一大群。”现年80多岁的村民吕玉香说过,最怕之前缺水的日子,“干旱缺水曾经是村民们的恶梦,许多外村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到村里来。”新华村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势高,离河面垂直距离达100余米,缺水严重。
搭乘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彭国龙和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找水源、打深井、建水池,告别了干旱缺水的历史,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
此前让村民头痛的除了水,还有路。原来新华村出村主干道陂陡路窄没有硬化,一到下雨天泥泞湿滑,村民骑摩托车、拖拉机出行特别容易出事故。湘西州纪委监委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后,彭国龙和工作队一起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对3000米的村主道进行加宽硬化,新修机耕道13条18.5千米,新修硬化入户路11千米,新建停车场8个。现如今,家家户户小车可进屋。
田志培每次看到这条路都会想起彭国龙,“原来这里没得护栏,外面防挡墙也没得,都是彭书记手里实施,减少了安全隐患。看到这条路,我又想起了彭书记……”
彭国龙从2007年开始任新华村村干部,2015年当选村支部书记,在历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破解村民饮水困难、新修拓宽村道、大力发展产业,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8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1300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图为彭国龙(右二)到突遭冰灾害天气的村民丁超好家中了解情况
产业破局,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民要致富,关键靠产业。彭国龙担任村支部书记时正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期,在他的努力和历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新华村产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目前有油茶2605亩、猕猴桃350多亩,烤烟450亩,蔬菜300余亩,村民养羊、牛、猪1600余头,养鸡、鸭、兔7000余只。去年,在湘西州纪委监委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下,投资近70万元建立了一座占地几百平方米的产房,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田芳明说:“这个厂房建得很及时,一年可帮助解决村集体经济5万元。”
图为彭国龙(前排左二)参加新华村党建活动
作为村支部书记,彭国龙生前着力推动落实危房改造工程,让村民住有所居。2017年至2020年,全村改造整修危房49户,组织15户村民搬迁至抚志安置点。村民陈小华通过危房改造不但改善了住房条件,还发展了养殖业,现在年出栏生猪20多头,一年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
谈起彭国龙,陈小华心里充满了感激,“彭书记不在了,我还是一直记着他的恩,感谢彭书记,感谢党。”
4月初的一天晚上,新华村落了一场冰雹,彭国龙放心不下盲人五保户丁超好老人,连夜叫上田芳明赶到他的家里查看情况。
田芳明回忆起当天的情景,依然会被彭国龙的尽责尽职之心所感动,“那天晚上我已经睡觉了,彭书记敲响我的门,他说村里下了冰雹,可能有群众受灾,要第一时间赶到丁超好家,查看是否出现灾情……彭书记是个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昌明 卢庆秋
责编:田新宽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3/09/21/1307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