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永顺县盐井乡新场村,村民们正在200多亩土地上栽种莓茶,抢抓农时。
打破“产业荒”,立志带领群众致富
现在正是栽种莓茶的时节,在新场村,农民们在莓茶地里忙碌,将准备好的地膜覆盖在地上,栽种莓茶、施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在他们铺上地膜,将莓茶栽种、施肥后,忙过这一段时间,后面继续管理,就可以等莓茶长新芽了。”田地间,新场村村支部书记余琴一边查看莓茶种植情况一边说,“产业发展了,机耕道这些配套设施也会立马建设。”
图为村干部查看新场村莓茶产业地
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资金缺乏,新场村难以有效地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加上村民们常年各自为政,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如何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一直是困扰当地产业发展的难题。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带动。为激发村子活力、凝聚基层合力,余琴带领村班子成员给群众做工作,或流转土地,或入股分红,调出发展产业的土地200亩。
启程“调研路”,决心发展莓茶产业
为了新场村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帮助村民创收,余琴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到各乡镇做实地考察。“农业产业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是现在政府对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很大。”余琴表示,“作为村书记,我认为自己应该给新场村带来改变,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经过多地考察,余琴最终选择在新场村种植莓茶。“莓茶是永顺县主打的茶产业,我们要抓住县委‘南提质、北扩面’的发展政策,还有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把莓茶基地发展壮大,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图为余琴等人到毛坝乡调研莓茶产业
带着这样的决心,余琴带领村班子成员一起上门做工作。工作之初,部分村民有意见,对发展莓茶种植存在疑虑。面对阻力,余琴带着村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与乡亲们话家常,把村民的意见和困难记下,逐一帮忙解决。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委会获得了村民的支持,确定了“土地流转+分红+自种”的集体合作社发展模式,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给合作社获得流转费或分红,务工还可获得工资。
打好“基础功”,助力种植莓茶产业
正值莓茶栽种时节,自种莓茶的村民正热火朝天在地里覆膜、种茶、施肥。承包成块连片土地种植莓茶的村民也在请工劳作,同时修建机耕道,运输茶苗、地膜、肥料。
“新场村一直没有发展自己的产业,我想种也不知道种什么好。”新场村宋玉付在地里劳作,趁休息之际说道,“现在好了,村合作社牵头发展产业,政策有保障,我加入村合作社,用自己的地种莓茶,辛苦一点等莓茶长出来,直接将茶叶卖给合作社,不愁卖不出去。”
图为新场村村民栽种莓茶
“新场村是重点村,却没有发展好的产业,一直是我的心头病,前阶段看到莓茶产业发展遇到困难了,我急得吃不下饭。”新场村书记余琴有些感慨地说,“现在终于等到村里协调的200亩莓茶地动工了,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去,能够吃好饭睡好觉了。”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田野
责编:彭美林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3/04/10/1254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