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融媒7月18日讯(通讯员 裴习君)日前,长沙学院“驿帆风顺,电商振乡”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团抵达永顺县盐井乡新场村,开展为期10天的以数字赋能公共文化驿站建设,助力土家莓茶产业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据悉,该项目已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三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项目。
实践团聚集了长沙学院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人工智能、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新闻学、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多个学科专业背景的16名学生,以“公共文化服务驿站+直播电商+供应链+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服务助农模式,推广、销售盐井乡生态农产品。主要实践任务包括建设“土家文化与莓茶共舞”的新场村公共文化驿站、拍摄“我与土家莓茶系列故事”推广引流短片、布置农产品销售直播间、开展数字技术和培训、完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路径调研报告等。
7月14日,为拍摄好“我与土家莓茶”系列故事,实践团调研组对新场村的莓茶、黑山羊养殖、烤烟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不仅对莓茶制作全过程及工厂、黑山羊养殖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还与永顺县辰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高江、新场村胡家坡养羊大户郑启明进行深度访谈。
“当前莓茶产量较为可观,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莓茶难销。”返乡创业青年胡高江无奈地说。“我们的黑山羊都是生态放养,养殖周期一般是2年,虽然品质高,但竞争不过价格低廉的湖养,又缺乏黑山羊市场的销售渠道。”养羊大户郑启明也面临这样的困境。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实践团将以“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驿站。通过视频拍摄、线上土家文化展示厅建设、在线直播等方式,助力大山里的土家村落产业振兴。
7月15日-16日,为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调研组参加了清晨的乡村赶集活动。同学们看到苞谷粑粑、绿豆粉条等颇具土家特色的食物,详细了解了其制作过程及背后包含的传统文化;与佩戴有土家特色元素的赶集村民进行交流,才充分理解包包刺绣上绚丽的绣花,原来凝结着土家人民深刻的生态智慧!通过参与赶集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土家特色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解土家文化传承现状、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等,调研组与村支委书记余琴、村干部刘圣武及村民进行深入交流、访谈。“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老年化问题严重,举办活动没人参加。”新场村书记余琴说道,“老年化严重、公共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
村民徐大姐也惋惜地对同学们说:“以前村里有广场舞队,在县里比过赛,但大家要维持生计啊,没时间跳了就解散了。”同学们调研后,即刻进行讨论,纷纷提出了多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方案,后续将形成调研报告提交盐井乡政府。
两天的走访中,调研组的同学们不仅看到了大山里通水、通电、通硬化路的乡村建设新面貌,更是看到了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新场村最高点胡家坡走访时,胡大爷拉着同学们的手说:“你们今天能来我非常开心,非常感谢党感谢你们慰问,共产党是真的为我们老百姓好,我们打心里感激,你们以后都要做好同志,好干部!”
驱车行驶在蜿蜒崎岖的大山中,总有那么一抹红色,在满是绿色的群山间跳跃,那是飘扬在各户家门前的鲜红国旗,那么耀眼、那么振奋人心,它们见证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成效,也激励着“三下乡”实践的同学们在新场村“有梦、追梦、圆梦”。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裴习君
责编:彭美林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4/07/18/1411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