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大代表风采】人大新力量:99年教师扎根乡村用爱润泽“桃李”

永顺融媒12月30日讯(全媒记者 邓旭 彭清驰)“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填满一张张试卷,而是点燃一盏盏灯。”生于 1999 年的彭召曦,自2019年从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毕业便扎根于永顺县高坪乡中心完全小学。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踏上了三尺讲台 ,并于2021年当选永顺县人大代表。

图为彭召曦老师正在教室上课

今年是她担任县人大代表的第3年,履职3年来,从呼吁关注农村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到推动学校教学楼重建,完善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她提交了多个切中乡村教育要害且富有建设性的议案。从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到持续探索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的县人大代表,彭召曦在两种角色的不断转换中完成了自己笃定的使命,用爱润泽乡村学子,绽放出人大代表的新质力量。

牢记使命以“学”为先

“人就像自然花木,需要靠学习不断修剪。作为青年一代的人大代表,希望自己能肩负起使命与责任,用才学实干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彭召曦在任职路上不断充实自己,攻读了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真心“扎根”,用心“扎根”,争当孩子们与百姓的“靠山”。

图为课间学生正在请教彭召曦老师问题

走进高坪乡中心完小,校园书声琅琅。彭召曦带着课本走进教室,她上课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我最喜欢上彭老师的小说课,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扮演小说中不同的角色,大家一起参与,可有趣了。”彭召曦的学生说道。她即使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已经有5年教学经验,现在任然会精心打磨每一堂课,深入钻研新课标,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法,从教学目标到环节设计,都力求精益求精。“我时常与在县城教学的同行交流互鉴,时刻关注县城的教育现状,收集资料与信息,深入了解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尽力去弥补,也争取在相关会议上为他们发声。”彭召曦说,教育之道,非一日之功。精雕细琢每一堂课,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其中领略知识的魅力,也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不断前行。

情牵百姓 爱润“桃李”

“2021年,我提出了重建高坪小学教学楼的建议,现在已修建完成,学校师生也顺利搬入了崭新的教学楼,拥有了更好的教学环境。今后,我将继续紧盯百姓身边的难点问题,聚焦农村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提出更多优质的提案和建议。”彭召曦认为,通过开展深度调研,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有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并希望拓宽了解民意的渠道,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去听见更多‘群众’的声音,把握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期盼,在参加的相关会议上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依据,促进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图为课间彭召曦老师正在了解学生日常

“比起严师出高徒,我更认可爱心出高徒”彭召曦说道,2022 年担任教导主任之后,她努力平衡教学管理与学生发展。积极组织校园活动,让摆手舞的欢乐、社团的多彩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时光。面对挑战,协同各方力量,为师生的成长搭台,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孩子们在爱中前行。

她深知,教育之路漫漫,也将以爱心为笔,耐心为墨,责任心为纸,在基层教育的画卷上,持续书写对学生的关怀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邓旭 彭清驰

责编:彭美林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4/12/30/1458750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阵地
  • 永顺文化
  • 文明实践
  • 教育培训
  • 新闻审稿
  • 永顺概览
  • 永顺政务
  • 溪州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学艺术
  • 溪州视听
  • 新闻中心
  • 书记县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