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仲彦:在诗歌的宇宙里,寻找土家族的“创世纪”

全媒记者 邓旭

7月1日的晨光斜斜地穿过窗棂,落在仲彦简朴的棉衫上。这位1970年出生的土家族诗人端坐在办公桌前,地下书籍垒成环状的书墙,几乎将他包围其中。

图为仲彦与中国文联来访人员在老司城采风时拍下的工作照

当记者见到刚得知长诗《从传说到现实》入选湖南省作协2025年度扶持项目的仲彦时,在他脸上却看不出太多波澜。窗外是永顺县城盛夏的葱郁,而他的思绪似乎早已穿越时空,回到了土家族创世神话中那个混沌未开的宇宙原点。

“从爱上诗歌的时候开始,就决定把写诗当成我的终生追求”

1988年,当仲彦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时,他还是一个刚刚进城的“乡里孩子”。那时的永顺县城对他来说已经足够大,而文学的世界更大。“从写第一首诗歌开始,我就彻底被诗歌的魅力深深折服,决定要把写诗当成我的终生追求。”仲彦用这句话形容自己初入文学殿堂时的心情。他至今记得自己刚工作时如何从每月108元的工资中分出50元给父母,后来又如何与新婚妻子一起卖米豆腐、卖菜,如何赶早在上班前把菜卖完、然后匆匆忙忙再去上班的情景。

笔名“仲彦”的“仲”既暗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也寄托了他对先祖向老官人的敬仰,当然还有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的追求。这个笔名像一粒种子,埋下了他日后以诗歌书写土家族史诗的因缘。

图为2020年第三期《文学月报》封面

“我想用现代诗歌的语言,讲述土家族古老的故事”

《从传说到现实》这部由四部系列长诗组成的巨制,堪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一座高峰。从2012年开始创作,预计到2028年完成,这部四万余行的长诗试图用现代诗歌语言重构土家族的创世神话与历史记忆。

那些诗句既讲述着土家族“开天辟地”的神话——张果老制天、李果老制地、张果老李果老造人、依窝阿巴造人、傩神公公与傩神娘娘造人,又融入了诗人对宇宙起源的哲学思考。“我总觉得宇宙大爆炸之前还有一个‘无’的状态。”仲彦说,“我想用现代诗歌的语言把土家族的创世与宇宙的结合讲清楚。”

2016年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的三个月,他几乎足不出户,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起床、吃饭、上课都是同学提醒,“昏天黑地”是他对那段时光的描述。这种近乎苦修的创作状态,让人想起古代抄写经书的僧侣。

“短诗的一个意象可以撬动整首诗歌,但长诗不行”

仲彦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便形成了独特的“仲彦体”风格。然而《从传说到现实》这样的长诗创作,对他仍是全新挑战。“短诗的一个意象可以撬动整首诗歌,但长诗不行。”他解释道,“长诗需要鲜明的主题加上瞬间的灵感和丰厚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个巨大的体力活。”

在创作充满哲思的“前沿又古老”的诗集之余,仲彦同时完成了想让读者“看得懂”的长诗《梦回沙坪》。这部作品上部以“带新娘回家”的意象写出土家族村寨的风俗景观,下部则探索民族与家庭的命题。这种双线创作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可读性与思想深度之间平衡的思考。该诗集已被国内外多家学术机构收藏,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诗歌研究中心,以及荷兰莱顿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等海外汉学研究重镇,成为研究当代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重要文本。

图为2022年11月26日仲彦在参加酒鬼酒新诗会——乾州古城站暨湘西州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成立大会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生活在土家族聚集地,这是我的养分”

他不仅用笔书写土家文化,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1993年,他参与了老司城的开发与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后来一直走在老司城、芙蓉镇、双峰等景区的旅游打造与民族文化整理工作一线,主持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并参与创办湖南山水芙蓉镇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文学期刊,组织采风写生活动、诗歌春晚等文艺活动。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仲彦说,“我生活在土家族聚集地,这是我的养分。”在他看来,永顺县作为“文化大县、文学大县、诗歌大县”,从清代彭氏父子,到当代诗人汪承栋、石太瑞,再到现在的刘年、胡既明等人,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他自己,正是有了永顺这片文学沃土的孕育,才能以笔为犁,深耕土家族史诗的广袤天地。

在他的诗歌宇宙里,土家族的神话传说不再只是口头传承的故事,而成为探索人类普遍命题的独特路径——关于起源与终结,关于历史与现实,关于个体与族群。

“我始终认为,我是个农民”

即使在物质条件改善后,仲彦仍保持着农耕习惯。“我现在依然在干些农活,还是喜欢农耕生活,我始终认为,我是个农民。”他说。这种与土地的直接接触,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在农耕中,他找到了连接土家族传统生活与现代诗歌表达的桥梁。

结束访谈时,仲彦坐在办公桌前沙发上,目光变得炯炯有神。这个曾经“小小的乡里孩子”,正在用诗歌“拿下”一个宏大的命题——为土家族书写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创世纪”。当《从传说到现实》最终完成时,它不仅是一部民族史诗,更将是一位诗人用毕生心血构建的精神宇宙。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邓旭

责编:彭美林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5/07/03/1509734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阵地
  • 永顺文化
  • 文明实践
  • 教育培训
  • 新闻审稿
  • 永顺概览
  • 永顺政务
  • 溪州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学艺术
  • 溪州视听
  • 新闻中心
  • 书记县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