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记者 邓旭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产业振兴无疑是关键的着力点。永顺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阵地,有一位不知疲倦的耕耘者,在农业特色产业的沃土里默默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又似一位坚毅的开拓者,手持技术与智慧的利刃,披荆斩棘,为产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条崭新的道路。她就是万玉萍,肩负着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农业振兴的壮丽篇章,成为了农民心声的忠实 “代言人”。
图为万玉萍正在灵溪镇实地调研莓茶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咱们永顺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每当看到这些,我就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得为这些产业好好谋划,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 万玉萍目光坚毅,语气坚定地对着记者说道。她始终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系于心间,为了精准把握产业的实际状况,足迹遍布多个乡镇、村的产业基地。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们促膝长谈,认真聆听大家的心声和诉求。“万代表常常来我们这,仔仔细细地问我们种猕猴桃、莓茶碰到啥难处。我们也没啥保留的,就跟她讲种猕猴桃时品种更新慢,政策上要是能多帮帮就好了;莓茶呢,卖出去有时候不太顺,感觉市场上还得加把劲。” 松柏镇的一位种植户老张满是感慨地说道。
图为万玉萍提供技术指导的莓茶基地
从猕猴桃种植户紧皱的眉头中读懂品种改良的迫切需求,从莓茶生产者疲惫的眼神里领会产业建设的艰难困阻,将这些碎片化却又真实鲜活的信息一一收集、整理、分析,最终汇聚成一份份详实且极具价值的调研报告。她精心撰写并先后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猕猴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强莓茶产业建设的建议》。这些建议宛如一场期盼已久的甘霖,精准地落在永顺农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它们以详实且极具说服力的内容,为政府在农业产业规划的决策蓝图中勾勒出清晰脉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即刻吸引了相关部门的目光,各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调配资源、规划方案,将纸上的建议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际行动。很快,猕猴桃品改项目在松柏镇、高坪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永顺县莓茶城乡数字供应链也成功上线,每一项关乎农业发展的举措都落地有声,为永顺农业特色产业的崛起注入强大动力,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
图为万玉萍正在灵溪镇向村民了解柑橘产收情况
如今,永顺县的农业特色产业已然成绩卓著。猕猴桃、柑橘、莓茶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已达 143 万亩,“永顺莓茶” 荣耀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两品一标” 认证数量攀升至 70 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 235 家,年产值更是突破 35 亿元大关。
“我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每一项工作中,从心底里认同,在行动上落实。一方面,持续发力破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创新瓶颈、市场拓展困境等难题;另一方面,全力助推农产品提升品质、增加效益,通过强化品牌建设和严格质量监管,让永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脱颖而出。说到底,就是要让脱贫的乡亲们收入稳稳当当的,为永顺县农业农村迈向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她目光坚定地说道。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邓旭
责编:彭美林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5/01/02/1459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