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凤鸣村“茶艺”升级扩大品牌销路

天麻麻亮,四方界上还云雾缭绕,山脚下的村集体合作社挤满了人。

“覃书记,再给我们演示一遍古法制茶嘛!上次学了又忘记了,有几个步骤没学像,回去怎么炒都欠点儿味道。”在村民的叫嚷声中,永顺县润雅乡鸣凤村村支书覃赵云搬来桌子、摆好簸箕,对着碧绿的鲜茶叶开始了操作,杀青、揉捻、干燥……

“快看!变了变了!”随着人群惊呼,锅中嫩绿的茶叶渐渐变白,仿佛凝结了一层白霜。周围围观的人群约莫十二三人,其中不少年轻人,带着一股稀罕劲儿。

说起来,村集体合作社有这样的热闹景象,与覃赵云两年前那次“倒苦水”分不开。

2023年11月,永顺县人社局领导到帮扶村凤鸣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你炒茶,我炒茶,质量不一杂七杂八;你有货,我有货,行家一看都是水货。”面对调研组,覃赵云实话实说,“以前村民卖茶全胡乱一通塞给合作社,时不时夹杂次品;想自己单搞,制茶水平又不达标。现在市场上茶叶竞争太大了,好产品都难卖出去,更何况夹杂次品……”

再走访其他帮扶村,同样令人揪心——“有的白天摘,晚上炒,成品出来又白搞;有的脱贫三五年,包山搞茶一整年,质量不硬返从前。”调研组一项一项记录。

强化莓茶制作技能,迫在眉睫!永顺县人社局开了一场碰头会,议题就是怎么培训炒茶技能。

2024年,永顺县人社局把提升村民莓茶制作水平列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一边走村入户,摸透村民种茶水平及规模;一边调研茶叶市场,了解受市场青睐的制茶类型,寻找制茶手艺人。

“教炒莓茶,不用找其他人,我就可以!我屋是最早在村里开始搞莓茶的,小的时候我爹就给我教了最纯正的古法制茶手艺,这些年走南闯北靠的就是这门手艺。”面对调研组的再次上门,覃赵云信心满满。

手艺有了,那卖得出好价格不?村秘书算了一笔账:“对比市场上莓茶均价,这种古法制茶做出的成品,每斤可以多赚10元钱上下。”

没隔多久,县人社局的同志又来村部开座谈:“茶艺都有人教了,为啥很多老百姓不愿干?”

“缺销路、卖不脱”、“无保障、怕白忙活”……大伙一起找“病因”。

奔着问题整改。打通销售渠道,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收购村民茶叶,按质量水平分档算钱,实行诚信加盟、村集体兜底制度。村支书代表凤鸣村,通过参加茶叶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现场推介,这种古法制作的莓茶一经亮相,就受到了热捧。

“打铁还需自身硬,好货不怕无销路!”通过古法制茶后,全村制茶水平迅速提高,茶叶订单接踵而至,该村茶叶品牌迅速打响,200多户农户签约了合作社,加入村集体当中。

2024年,凤鸣村种植莓茶5000余亩,总产值达4700余万元,人均收入突破20000元,更是带动了200多人返乡从事莓茶种植生产。目前,该村合作社与省内外20余家公司企业合作,并树立了诚信品牌,不仅解决了销路难问题,唱响了永顺莓茶品牌,还壮大了集体经济,绘就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佛港

责编:田新宽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5/03/05/1475320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阵地
  • 永顺文化
  • 文明实践
  • 教育培训
  • 新闻审稿
  • 永顺概览
  • 永顺政务
  • 溪州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学艺术
  • 溪州视听
  • 新闻中心
  • 书记县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