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林业局深入推进驻村精准扶贫工作走笔
田新宽鲁继承
春光和煦,草长莺飞。
永顺县石堤镇四联村牙拉湖李家寨郁郁葱葱的油茶林间,成群结队的土鸡或悠然觅食,或相互追逐,欢快的鸡鸣声、打闹声不绝于耳,成为春日里一道别样的风景。“这些都是发家致富宝贝,每天我和它们形影不离。”年过花甲之年的养殖户李祥斌看着跑来跑去觅食的鸡群说。
老汉李祥斌曾是贫困户,一直有脱贫致富的愿望。辛勤劳作几十年的他曾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进行无数尝试,养过鱼,喂过猪,种过菜……但都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2015年春,就在他正为搞什么产业来发家致富犯愁时,让一张“零风险”养鸡合同书激发了创业的希望。这份合同书的主要内容为修建鸡舍费用按照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最高扶持补偿,鸡苗按每个贫困人口免费发放不少于100只且已喂养1个月的“脱温”土鸡苗,养殖过程中合作社将全程提供技术指导。鸡养大了,合作社将按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负责销售。如今,他家已出笼土鸡1000余只,光养鸡纯收入近3万元。
李老汉在一年内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是永顺县林业局在推进驻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精准发力拔穷根、点金有术天地宽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驻村精准扶贫工作中,永顺县林业局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立足四联村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发动村民在林下发展种、养业等多种经营,进一步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因为该村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现有林地面积11981亩,森林覆盖率为80%以上,只要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加快绿色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林下经济还具备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特点,只要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林地流转、技术服务等方面搞好服务,就能促进林下经济飞跃发展,实现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目标。
打好绿色生态牌,林下经济有钱景。为此,永顺县林业局在四联村实施了林上植果、林下养殖、林外种桃的“三驾马车”精准脱贫致富工程,做到产业扶持长短期相结合,既发展“短平快”产业,让贫困群众在短期内改善生活,又有中长期的产业建设,着力增强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这也让一个鲜活、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脱颖而出,成为该县2016年产业发展生态补偿金融扶贫脱贫工作的典型代表。
林上植果即在该村实施2000亩的油茶低产林改造,通过清理林地、密林疏枝、整枝修建、垦复深挖,防治病虫等措施,改善油茶生产经营状况,提高油茶的产出,实现农户增产增收。据悉,去年改造后的油茶林每亩产油达25公斤左右,全村油茶增收350万元以上,其中惠及贫困人口达112户376人,占全村贫困人口比例的77%左右。
林下养殖主要是大力发展规模养鸡。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也便利了发展林下发展种、养业等多种经营,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该局以该村富民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鸡产业发展,制定出土鸡饲养标准,对品种选择、疫苗注射和土鸡放养时间及出栏时间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还实行从鸡苗孵化、饲料供应、上门防疫、药品配送、养鸡技术培训到鸡蛋成鸡保底价回收销售的“一条龙”全程服务。在服务方式上,推行“四统一”,即“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上门防疫、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组织销售”,以合同书约定的形式确保贫困人口和养殖户的投资成功率。目前,该村已有63户农户加入富民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涉及贫困人口52户185人,先后为贫困户发放鸡苗3450只。据介绍,“脱温”土鸡苗只需养殖5个月左右就可以出笼销售,每年可以养殖两季,每只鸡剔除各种养殖成本,纯利在35元左右,一年下来每个贫困人口就规模养鸡可收益7000元左右。
同时,还积极实施林外种桃工程,开发建设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首批成片栽植猕猴桃苗350亩;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实施“三化”(硬化、绿化、美化)建设,着力探索出一条靠林业发展多种经营致富的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作者:田新宽鲁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