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州北部,国土面积3811.7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03个村(社区),总人口54万人,由土家、苗、汉等民族组成,其中土家族44万人,苗族6万人。
近年来,永顺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锦绣图景在溪州大地精彩呈现。
2022年4月25日,永顺县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安排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坚持高位谋划推动,着力健全一套民族团结进步的体制机制。为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将湘西州打造成为“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决策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等29个县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永顺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民宗局),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调度,督导考核“九进”活动。制定了《永顺县贯彻落实〈湘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时间、创建范围、创建标准、创建目标、重点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层层传递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安排创建专项经费60万元,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芙蓉镇景区“百年风华·千秋伟业”大型山水交响晚会
坚持常态化宣传教育,着力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氛围。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牌和宣传专栏等,滚动播出民族团结标语和公益广告,在高铁芙蓉镇站内安装5块彩色显示屏,在芙蓉镇、勺哈高速下线口分别制作两幅大型户外宣传牌,在永顺大道制作100余幅户外宣传标语,在客运站、公交站、高速下线、出租车、景区景点、宾馆酒店等显示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和图片,大力宣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创建第二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重大意义、创建目标和主要任务,营造创建工作浓厚氛围。不二门观音岩寺积极履行寺院教育、服务、管理三大职能,严格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挖掘与民族团结相应的教理进行宣传,引导当地信教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牵手县志愿者协会对县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残疾人进行慰问送爱心,发场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确保了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湖南本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微信群、LED屏、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加大民族团结宣传力度,引导各族职工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组、模范家庭、模范员工等评选表彰活动,利用端午节组织以“民族团结心向党·感恩奋进奔小康”为主题的包粽子比赛活动,通过有趣的活动给公司各部门之间提供一个共同交流和欢聚的机会,以此来增进公司各民族员工之间的友谊。
永顺县文化志愿者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演出活动
坚持文旅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芙蓉镇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意升级,打造自身文旅特色的夜芙蓉,以科技灯光夜景和民俗文创夜演艺等为主打文创旅游产品,吸引游客走进来、留下来,延长景区运营宽度和广度,进一步点亮旅游夜经济。通过不断发展,如今的芙蓉镇景区夜间文化和旅游业态呈现出时空纵横融合、文化特色鲜明、动静感受皆宜等显著特点,成为景区提档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景区先后举办“百年风华·千秋伟业”大型山水交响晚会、“潇湘盛景·诗画芙蓉”国潮之夜文艺晚会、“红灯万盏·摆手团圆”土家族舍巴节等各类参与性、体验性活动,受到不同游客群体的喜爱,进一步点亮旅游夜经济,芙蓉镇成为了民族文化展示的华美舞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2021年4月,被人民日报评为2020全国“网红打卡地”第 14 名,是湖南省唯一上榜景区;2021年10月,芙蓉镇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年成功举办首届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镇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113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2.8亿元,分别增长33.3%、28.9%。县文旅部门承担对外文化交流重任,先后多次参加由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东三省、甘肃、内蒙等地“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文旅互动,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进了湖南与内蒙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土家族挑花传承人余爱群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意设计制作
坚持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一个非遗传承教学培训基地。2022年3月,永顺县职教中心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挑花的省级代表传承人余爱群老师来校执教,传承“挑花”。余爱群出生于挑花世家,多幅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银奖。2008年她用土家挑针法挑出了奥运《五环旗》,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针尖上的技艺,挑出一部土家族生活史、发展史。目前,学校有200多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余老师将这些学生分成了四个班级,每天坚持上课。从理论到实践,从构图到用针,从针法到色彩,通过余爱琴生动、精彩的讲解和传授,土家挑花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追捧,学员表示一定要把这门技艺学好,让“土家挑花”传承下去。
永顺县、桑植县、永定区在永顺县砂坝镇举办边界乡镇民族团结联谊会
坚持深化平安边界创建,着力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稳定边界。永桑两县山同脉、水同源、人同根,同属澧水南源,世代亲密、情同手足。为加强边界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合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永顺县和桑植县两县六个边界乡镇在永顺县毛坝乡签署平安边界联防联治协议,强化联防联治,共创平安边界,将全面加强信息交流,推行联席会议制度,提升应急处突效能,全面实施联防联控,共同打击跨界犯罪和处置边界突发事故,有效预防、控制边界地区矛盾纠纷和安全事故,维护边界稳定,共创平安边界,实现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
驻村扶贫队员在猕猴桃产业园查看猕猴桃长势
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一个美丽开放幸福的新家园。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突破年、产业项目加速年、营商环境攻坚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基本符合预期。一是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4.84亿元,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财政总收入7.7亿元,增长10.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7亿元、增长12.9%,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5%、1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54元、11203元,分别增长6.3%、10.7%。二是优势产业稳步提质。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南提质、北扩面”行动,全县建成猕猴桃、油茶、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142万亩,引进和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两品一标”认证达55个,其中永顺莓茶、永顺猕猴桃、永顺蜜桔、松柏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三是重点项目不断加快。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动态储备重点项目89个、计划总投资217亿元,成功引进招商引资项目9个、省外境内到位资金20.1亿元,实施万马归朝休闲旅游基地、武陵山现代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武陵健康产业城等重点项目81个、完成投资85.1亿元,张吉怀高铁开通让永顺步入高铁时代,S306一级公路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全县发展瓶颈进一步破解。四是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0.4亿元,占总支出的66.54%,19个省定、25个州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2%。狠抓师德师风和校园安全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永顺一中成为湘西州唯一一所进入全省重点高中前50名的学校。稳步推进健康永顺建设,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加快建设,该县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五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以最快的时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稳妥处置舆情、事故等突发事件,加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营造了海晏河清的社会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通讯员 向家松 龚吉州 向飞卿)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家松 龚吉州 向飞卿
责编:彭美林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2/08/02/1158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