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是他俩给人的第一印象。虽然双双残疾,但却凭借智慧的头脑与勤劳的双手,走在脱贫致富的前列,为子女撑起一片蔚蓝开阔的天空。他们,就是灵溪镇花园村的向承友夫妇。
因为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向承友左腿严重残疾,直到14岁才学习借助拐杖勉强移步。妻子王竞春,1岁半时从曾祖母肩上摔下来,折坏了背,导致脊椎严重变形。2002年,经媒人介绍,两个同病相怜之人走到了一起。2003年,两人喜添一女,女儿的健康让夫妇俩倍感欣慰。
为守住来之不易的幸福,向承友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学缝纫,做印刷,到福建泉州打工。他以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奈何文化太低,很快被工厂所淘汰。没有办法,他只好回到家里,养蜂务农维持家用。
2014年,向承友夫妇和两个孩子,被评为建档立卡户。2015年,永顺县审计局驻村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工作。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向承友夫妇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方向。2016年,他们向亲戚朋友借来4万元资金,买了21头藏香猪,起早贪黑当起了养猪人。当时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也多次前往他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以勤劳双手脱贫致富。这给他们发展产业带来了极大鼓励。
2018年,向承友夫妇的黑猪养殖规模达到210头,看到市场养猪人越来越多,在帮扶干部的建议下,他们选择了产业转型,卖掉大部分猪,收入40多万,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
随后,向承友重拾旧业,开始养蜂。夫妻俩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搭起小工棚,棚内养了多达50多桶蜜蜂,还在棚外种植了景观花卉苗木。如今,仅养蜂一项,向承友夫妇的年收入就能达到五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典型。
向承友说,国家政策这么好,帮扶干部这么尽力,如果自己还不能脱贫,还不能致富,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
如今,在两夫妻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女均已健康长大。儿子说长大后想当兵,要保家卫国;女儿则表示,毕业后要利用靠近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的地理优势,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欢迎推荐您身边的“最美家乡人”】
永顺县融媒体中心联合由阿里巴巴公益旗下“天天正能量”平台、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和全国60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2022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已进入案例征集阶段,你身边如有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平凡人非凡事,欢迎向我们提供线索。案例征集截止时间为今年11月1日。随后,从所有候选案例中评出永顺县十佳“最美家乡人”,颁发“最美家乡人”荣誉证书及奖金2000元。11月中下旬,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将从各地“最美家乡人”获奖案例中,挑选突出案例参与全国评选,最终评出20组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如当选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奖金将由2000元增加到1万元。您可以通过拨打热线 等渠道向我们推荐,也可以通过“天天正能量”官方邮箱zhengnengliang@alibaba-inc.com 进行推荐,或者关注“天天正能量”官方微博、公众号(ID:zhnlali)了解更多活动实时进展。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春华
责编:彭美林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2/10/13/1193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