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好永顺统战故事】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代表系列之四 张红英:镜头藏孝心,实干兴乡土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州县统战工作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近期,永顺县依托“同心大讲堂”平台举办经验分享座谈会,汇聚统战力量共话发展。本系列报道特别聚焦永顺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年轻共产党员张红英——她以孝心为起点,用短视频账号“@张翠花爱嘎嘎”记录88岁外婆的温情日常,意外点亮流量密码;更以担当为底色,化身乡村“带货人”,带动1000户村民平均增收3000元,让“新农具”成为乡亲们的“致富钥”。后续,我们将持续挖掘更多统战代表故事,凝聚建设新永顺的力量。

人物简介:张红英(网名“张翠花”),1999年出生于湘西永顺县,中共党员,现任彭溪峪村村干部,是当地备受关注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小由外婆张银花抚养长大的她,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结。2023年,因外婆生病需要照料,加之对乡村发展的牵挂,大学毕业的张红英毅然放弃城市机会,正式回到家乡。她注册视频账号“@张翠花爱嘎嘎”(“嘎嘎”为湘西方言,意为外婆),粉丝量53W+,以祖孙日常为切入点,既圆了陪伴外婆的孝心,又开启了新媒体助农的探索。

在永顺的大山里,1999年出生的张红英(网名“张翠花”),用一部手机串联起对长辈的孝心和对家乡的担当。大学毕业返乡照料外婆,她以短视频记录祖孙温情收获53万粉丝;立足乡村实情,她将流量转化为致富动能;化身“带货达人”,她登上公益助农舞台,带着外婆为湘西好货代言,用青春实干书写着新时代年轻人扎根乡土的动人答卷。

镜头定格温情,乡韵凝聚人心

张红英的镜头没有刻意说教,却以最质朴的日常,搭建起一座连接城乡情感、传递民族温情的桥梁。最初,“@张翠花爱嘎嘎”只是记录祖孙相处的“家庭日记”。镜头里,没有刻意剧本,只有最质朴的乡村烟火:外婆下田插秧时沾满泥土的双手、灶台前翻炒腊肉的忙碌身影、偶尔因“拍视频耽误农活”闹小脾气的可爱模样,这些真实场景打破了城市网友对农村的刻板印象,让账号稳步积累53万+粉丝。88岁的外婆也意外成为视频“女主角”,她眼中的活力与慈祥,祖孙间“偷偷塞热鸡蛋”“手把手学用智能手机”的温情互动,累计收获数百万点赞,让“湘西乡村温情”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更令人动容的是镜头下的情感共鸣:有着60余年党龄的外婆始终向往首都北京,张红英便带她赴京圆了“看升旗”的梦,天安门广场上老人颤巍巍敬礼的画面,引发网友对“初心与信仰”的集体共鸣;而外婆100岁哥哥拄着拐杖提饭探望的30秒短片,播放量破亿,诠释了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家庭情怀。这些温情片段,不仅拉近了城乡距离,更为后续助农之路积累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实干转化流量,带货赋能增收

“账号有了关注度,就得为乡亲们做点实事。”看着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手工制作的莓茶、红薯粉、腊肉只能靠赶集售卖,有时一天收入不足20元,张红英许下“带着全村人致富”的承诺。当粉丝量突破20万,她启动直播带货计划,却遭遇村民对“手机卖货”的质疑。为打消顾虑,张红英一方面请村书记到场作证,增强公信力;另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承诺“卖不出去的货,我自己掏钱买”。最终,5户村民半信半疑地送来产品:30斤莓茶、20斤红薯粉、10斤腊肉。

首场直播中,张红英请外婆张银花“亲自代言”——老人捧着自家炒制的莓茶,用方言介绍:“这是我们山上采的茶叶,晒了七八天,喝着回甘,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没想到,这份质朴瞬间打动网友,短短两个小时,5户村民的农产品被一抢而空!当张红英把货款挨家挨户送到老人手中时,70多岁的李奶奶激动得落泪:“没想到手机真能卖钱!”这场直播的成功,彻底点燃了村民的信心。此后,老人们纷纷主动将农产品送到张红英家,“以前是我求着大家送,现在是我家院子堆不下”。

为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信誉,张红英建立了“一户一档案”追溯体系:每一户村民的农产品,都标注产地、制作时间、制作人信息,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针对部分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的问题,她自费购买教材、组织培训,手把手教大家查订单、看物流,“现在不少老人能自己跟客户说‘你的货已经发了’,特别有成就感”。

初心照亮乡土,青春诠释担当

一年时间里,张红英的账号成为永顺县“农产品外销”的重要窗口:累计帮助12个乡镇销售莓茶超5万公斤、红薯粉1万公斤、腊肉及其他土特产3万余件,带动1000户村民平均增收3000元。曾经滞销的莓茶,如今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变化,主动返乡加入“助农团队”。张红英以个人带动群体,以产业激活乡村,让共同富裕的种子在家乡生根发芽。

如今,张红英的助农行动还在继续:“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用手机这个‘新农具’,让更多农村老人过上好日子!”近期,她还受邀参与“一村一品一主播”“湘西好货我代言”活动,作为公益助农嘉宾,特意带着外婆一起亮相直播间,外婆时而整理农产品、时而用方言互动,让直播间充满烟火气,进一步打响了湘西特产的名气。

从记录祖孙温情的视频博主,到带动千户增收的助农带头人,再到公益舞台上的乡村代言人,张红英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作为中共党员、彭溪峪村村干部,她始终扎根基层,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每一次直播、每一笔订单、每一次帮扶中。她用手机这一“新农具”,不仅让山间好物走出了大山,更让乡村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让留守老人的生活更有奔头。

张红英的故事,是新时代年轻人扎根乡土、勇于担当的生动写照。她以孝心为起点,用实干为底色,用温情凝聚力量,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当下,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带着热情与理想回到家乡,用各自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相信随着更多“张红英”的涌现,乡村振兴的明天会更加美好,青春的力量终将在乡土大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小慧

责编:田新宽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5/11/12/1542594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建阵地
  • 永顺文化
  • 文明实践
  • 教育培训
  • 新闻审稿
  • 永顺概览
  • 永顺政务
  • 溪州旅游
  • 理论园地
  • 文学艺术
  • 溪州视听
  • 新闻中心
  • 书记县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永顺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