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奏响凯歌,乡村振兴擘画新篇,十年来,永顺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凝心聚力,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尽锐出战,攻坚克难,2020年底,全县整体实现脱贫摘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永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要务,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在永顺溪州大地徐徐铺开。
走进永顺县松柏镇花桥村,3000多亩猕猴桃结满了果实,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果农肖作念正带领村民采摘猕猴桃。肖作念告诉记者,今年的旱情虽然对猕猴桃的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价格比往年要高,达到1.3至1.4元每斤左右,25亩猕猴桃,收益预计可达10万块钱左右,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收入还是相当丰厚的。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花桥村村支部书记向俾富告诉记者,如今花桥村家家户户都种了猕猴桃,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猕猴桃面积也已经从十年前的几百亩发展到了现在的3000多亩,村民通过种植猕猴桃,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松柏镇花桥村村支部书记向俾富表示,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截至目前,我村共种植猕猴桃面积3000多亩,总产值15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是以前的2倍,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交通的不断改善,花桥村回乡创业办厂的乡贤越来越多,目前,乡贤在村里开办创办了家具厂、食品厂等企业,村民实现了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也从当初的几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50万元。辉盛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万慧介绍,我们公司的员工主要来自花桥、心印以及周边村的村民,忙的季节有100多人,他们的收入情况平均下来是3000到4000元左右,有些上班勤快点的,工资可以达到六七千左右,不出远门就能就业。松柏镇花桥村村民向岩竹表示,这个厂办的好,非常好,到附近办个厂,让我们这些老百姓,能够照顾好家里,照顾好家人,收入也还不错,一个月收益可达三四千元,有些还能更高。
谢滔是小溪镇小溪村村民,2018年,谢滔从大山里搬进了芙蓉安置点,一开始找了份送水的工作,经过几年的打拼,如今,他自己开了店,做起了送水、送煤气的生意,他的妻子也在安置区里的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家里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谢滔表示,搬迁到芙蓉镇以后,从自己送水到开店,日子越过越好,旺季的话一个月大约能赚七八千元,冬天淡季,也能一个月赚三四千元。
为了确保搬进来的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安置区服中心多措并举,多渠道帮助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保证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芙蓉安置区搬迁群众张连胜表示,政府安排了他搞得保洁员,扫地一个月工资一千多,两个老人加养老金,加上其他补助,生活还是过得不错的。
芙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服务中心主任鲁开忠介绍,结合我们职能部门在我们园区内开办一些扶贫车间,就近就业创收,同时针对芙蓉镇旅游乡镇,旅游热点,我们这里搬迁户在芙蓉镇的民宿、客栈创业增收,针对不同的人群,像一些半劳力,我们就安排一些公益性岗位,保洁,管理,包括水电专业技能岗位,多个方面帮助搬迁群众就业。
十年来,我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破瓶颈、兴产业、惠民生,全县生产总值翻了一番,1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4.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老司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张花、龙永、永吉高速,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高铁建成通车,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467.6公里,内畅外联的交通大格局基本形成。猕猴桃、柑橘、优质稻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突破142万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在即。芙蓉镇、老司城、不二门、猛洞河、塔卧、小溪等重点景区景点不断提质升级,芙蓉镇成为全国“网红打卡地”。溪州芙蓉学校、芙蓉镇芙蓉学校、职教中心等建成投用,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公卫中心等项目基本建成,教育医疗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
永顺县委副书记符家波表示,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首倡地的首倡之为继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以实干实绩书写永顺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来源:永顺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波 胡峻腾
责编:彭美林
本文为永顺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snews.net/content/2022/11/07/12019345.html